沉淀池斜管是根據斜板沉淀理論發展起來的,但斜管的水力半徑更小,相應其更低,一般都在50以下,于是在同等條件下斜管比斜板的沉泥效率要高得多。就如何進一步提高斜管沉淀池的沉泥效率,有以下幾點:
1、選擇合適的斜管孔徑和孔型
單從沉泥效率來考慮,孔徑適度取小值有利于沉泥效率的提高;但孔徑過小,斜管內腔容易被滋生的藻類或其它水生生物堵塞,就算用高壓水清洗,也會增加難度。
2、選擇合適的斜管傾角
如果是江河水,水中雜質的主要成分是泥砂等無機物,一般比重較大,粘附力較小,這有利于泥粒從斜管的滑泥面滑落,相應地斜管的傾角可取得小些,一般可取45~50度;如果是流動性不大的水庫水或湖泊水,由于經過了自然沉淀,水中雜質的主要成分是由藻類等水生生物產生的腐殖質,一般比重較小,粘附力較大,這不利于泥粒從斜管的滑泥面滑落,相應地斜管的傾角須取得大些,一般取60度,以增大下滑力,保證沉泥效果。
3、增加沉淀面積,縮短沉降距離從而提高顆粒的去除率
在理想沉淀池中,沉淀效率是以去除率來表示的。從理論上看,不論斜板的角度如何,其效率提高的倍數相當干斜板總水平投影面積比原池面積增加的倍數。當然實際效果不可能達到理論倍數,因為存在著斜板、斜管的具體布置;進水、出水的影響;板或管內流態的干擾以及積泥等問題。
斜管填料
1、斜板、斜管內的再凝聚,促進絮粒的進一步加大,從而提高沉降速度。
當采用混凝沉淀時,從許多斜管的單管試驗中看出,反應后的水進入斜管后,逐步堆積到一定厚度,開始如雪崩似地向下滑瀉,滑下的礬花與進斜管的水在斜管進口處前后相接觸,由于這一區域顆粒多、濃度大、單位體積內的混凝劑含量高,因而形成泥池接觸的再凝聚現象而加大絮粒。這一點與加速澄清池的泥渣回流和脈沖澄清池在脈沖放水時,原水與懸浮層底部泥渣的旋流接觸,從而增加反應效果有類同的作用。
2、創造了層流條件,從而提高了沉降效率。
(1)在沉淀過程中,如水流處于紊流狀態,將對顆粒產生兩種影響,一是促進繼續結絨,一是阻礙沉淀。后者影響大,不利于沉淀,故一般在沉淀過程中,要求水流處于層流狀態。
區別水流屬于紊流還是層流,通常以雷諾數(Re )表示。大致認為Re數小于500屬于層流,大于2000為紊流。常用的平流式沉淀池,Re數在10*4級以上,故處于紊流狀態。斜板、斜管由于濕周大,水力半徑小,所以Re數可以低至100或200以下,遠小于限值,屬于層流狀態,創造了對沉淀的有利條件。根據觀察,在斜管進口處有一段“過渡段”。在這段中泥渣與水相互交替,水流較為混亂,但過了這過渡段后,水流隨即平穩,水質很快變清。
(2)斜板、斜管的濕周大,水力半徑小,表明了水流的穩定性較好,而有利于沉淀。
更多關于沉淀池斜管的相關資料,可關注公司網站(hnyiz.com)!